- 联系我们
唐山华鑫私家侦探社
电 话 :l53-6950-8649
传 真 :0315-8238l53
地 址 :唐山西外环马驹桥过街人行天桥北行200米
电 话 :l53-6950-8649
传 真 :0315-8238l53
地 址 :唐山西外环马驹桥过街人行天桥北行200米
中国公费师范在校学生的职业认同类型及其学习动机特点研究
一、引言
2007年,我国在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恢复了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1],社会对免费师范生的关注程度随之越来越高。免费师范生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特殊大学生群体,与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是有明确职业定向的职前教师,毕业后要回生源所在地从事教育工作十年以上;与在职教师相比,他们又是普通的大学生,缺乏从事教育工作的实际经历,需要通过系统的教师教育,成长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2]。免费师范生承载着国家改善教育资源不均衡现状和促进教育公平的期望,对我国未来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对免费师范生而言,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认同是促进其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近年来,教师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3,4]。研究表明,职业认同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职业发展以及对待教育的态度都有着强烈的决定作用[5],并通过影响个体从教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影响教育活动的效果[6]。职业认同状况还会对工作满意度及工作压力等产生影响[7],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越低越容易导致工作满意度下降和工作压力升高,水平越高则越有助于克服工作条件的恶劣[8]。因此,加强对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意义重大。 免费师范生在接受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动机是影响其职业准备和职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学习动机内涵丰富,内外部学习动机、任务价值、学习效能感等都是重要的研究主题。国外学者从教学效能感[9]、教学准备感[10]等视角对师范生(teacher student)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心理特点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国内研究者也开始关注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特点。有研究发现,免费师范生的学习动机总体不强,以外在学习动机为主[11],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学习和知识储备[12]。 研究表明,职业认同对个体的所学和所为有着深刻的影响[13]。对于免费师范生而言,教师职业认同会对他们在接受教师教育过程中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王情等[14]的研究发现,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程度可以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态度。张燕等[15]的研究发现,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不仅对学业成就具有直接影响,同时还通过外部学习动机的中介作用对学业成就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的积极认同是免费师范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研究拟对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类型及其相应的学习动机特点进行系统研究,通过分析和掌握其群体性的类型特点,为加强和改善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取北京市和陕西省两所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采取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在两所学校共发放问卷1352份,回收问卷1172份,问卷回收率约为87%。被试涉及物理、化学、外语、文学、教育学、心理学6个院系的一至三年级学生。其中男生354名,女生759名;大一学生422名,大二学生417名,大三学生274名,另有59名学生人口学信息不完整。 (二)研究工具 1.教师职业认同问卷 采用赵宏玉、张晓辉等编制的《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量表》。该量表包括内在价值认同、外在价值认同、意志行为认同三个维度,其中,内在价值认同是指个体喜欢所从事的职业,能够从教师职业中体验到满足感和价值感;外在价值认同是基于教师职业的外在特点如工作待遇、社会地位等体验到的心理认同;意志行为认同是指个体持续进行职前准备以及不改变职业选择的行为倾向。量表共15个题目,采用Likert四点计分。本研究中,3个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88、0.76、0.76,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各项拟合指数为:RMSEA=0.063、GFI=0.95、CFI=0.95、IFI:0.95、RFI=0.92、NFI=0.94。 本研究抽取量表中的内在和外在价值认同两个维度进行聚类分析,同时,根据张文彤[16]的观点,聚类分析结果是否准确可由结果的“有用性”来决定,因此,本研究将意志行为认同维度作为效标指标对聚类结果加以验证。 2.学习动机量表 本研究从Pintrich等人[17]编制的学习动机策略问卷(大学版)中选取内在目标定向、外在目标定向、任务价值、学习效能感四个维度作为免费师范生学习动机的测量指标。其中,内在目标定向、外在目标定向即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共8个题目,每个维度4个题目,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α系数分别为0.73和0.76;任务价值量表共4个题目,题目例如“对我来说,理解专业内容非常重要”,Cronbachα系数为0.86;学习效能感问卷共4个题目,题目例如“如果足够努力,我能理解所学的内容”,Cronbachα系数为0.74。以上四个量表均采用Likert四点计分方式。 三、结果 (一)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类型及其特点 免费师范生内在和外在价值认同的描述统计结果显示,内在价值认同的均分为3.01(SD=0.58);外在价值认同维度的均分为2.76(SD=0.62)。总体而言,两个维度的均分都高于2.5,说明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内在和外在价值的认同都比较积极。对两个维度的得分进行差异检验,t值为14.38,p值<0.001,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认同程度要显著高于对外在价值的认同程度。因此,根据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内在和外在价值认同呈现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研究。 1.免费师范生内在—外在价值认同的聚类结果 以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内在和外在价值认同得分的Z分数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以下四种类型的聚类结果。 由表1可见,第一类学生在两个维度上的Z分数均为正,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程度均比较高,可命名为热爱型。第二类学生在内在价值认同上的Z分数为正,外在价值认同上的Z分数为负,即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认同水平偏高,而外在价值认同水平偏低,可命名为兴趣型。第三类学生在内在价值认同上Z分数上为负,在外在价值认同上Z分数为正,即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认同水平偏低,而外在价值认同水平偏高,可命名为功利型。第四类学生在两个维度上的Z分数上均为负,即对教师职业内在与外在价值认同水平均偏低,可命名为回避型。 以意志行为认同为因变量,四种职业认同类型为自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F值为84.16,p<0.001,事后检验结果发现,热爱性、兴趣型、功利型和回避型在意志行为取向上的得分依次降低,且均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从而验证了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特点分类的有效性。具体结果见表2。 2.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类型的总体分布 对四种职业认同类型的分析发现,热爱型人数最多,为403人,占总人数的35.1%;其次是兴趣型和功利型,分别有332人和297人,分别占总人数的28.9%和25.9%;最后是回避型,有115人,占总人数的10.0%。对四种类型上的人数分布做卡方检验,卡方值:157.51,p<0.001,事后检验结果发现,热爱型人数最多,并且显著多于其他三组,回避型人数最少,兴趣型和功利型人数差异不显著。 3.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类型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的分布 对不同性别、年级和生源地的师范生在职业认同四种类型上的分布做卡方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看出,四种类型的免费师范生在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上均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在性别上,热爱型和回避型的人数分布差异都非常显著,p值<0.01。在热爱型上,男生人数显著降低,女生人数显著增多,而在回避型上,男生人数显著增多,女生人数显著减少。 但在兴趣型和功利型上,男女生人数分布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年级上,除回避型之外,其他三种类型人数分布差异都显著。热爱型上,大一学生人数明显增多,大二、大三的人数相对减少;兴趣型上,大一学生人数明显较低,大二学生人数相对较多,尤其是大三学生人数显著增多;功利型上,大二学生人数明显增多,而大三学生人数明显降低。 在生源地上,仅有兴趣型的人数分布差异显著,即城市学生人数显著减少,而农村学生人数显著增多。 (二)不同职业认同类型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职业认同类型免费师范生在内外部学习动机、任务价值及学习效能感上的差异,分别以职业认同类型为自变量,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任务价值和学习效能感为因变量做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可以看出,在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任务价值和学习效能感上,职业认同类型的主效应均显著,F值在11.15和21.13之间,p值均<0.001。事后检验发现:(1)在内部学习动机上,热爱型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型、功利型和回避型三种类型,后三种类型得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在外部学习动机上,热爱型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型和功利型,兴趣型和功利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回避型学生的得分最低;(3)在任务价值上,四种类型学生得分的高低依次是热爱型、兴趣型、功利型和回避型。其中,功利型和回避型的得分没有显著差异;(4)在学习效能感上,热爱型的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型和功利型,兴趣型和功利型之间无显著差异,回避型的得分最低。 四、讨论 (一)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类型特点 本研究结果表明,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内在价值认同显著高于外在价值认同,这与张燕等[15]的实证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认同上存在一定的张力,与对外在价值的认同相比,对内在价值的认同更为积极。 聚类分析将免费师范生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热爱型、兴趣型、功利型和回避型。热爱型的学生对教师内在的工作价值以及教师职业的外在特点(如工作条件)等都抱有积极的认知,他们对教师职业拥有持久的情感动力和较高的职业承诺水平,从教意愿最为强烈,这类学生占总人数的35.1%。回避型学生则对教师职业持被动和回避的态度,受入学动机、个体兴趣、自身价值观等因素影响,这部分学生难以形成对教师职业的积极认知,未来从教的愿望也不够强烈,占总人数的10%。此外,介于以上两种类型之间的是兴趣型和功利型学生,这两者共占50%以上。这部分学生对教师职业持有“矛盾”心态,面临较大的冲突,兴趣型学生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有较为强烈的兴趣,但不太认可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等;功利型学生则相反,对教师职业内在价值不太认可,表现出一定的功利性。 兴趣型和功利型学生的特点也从侧面反映了免费师范生注重自我发展与职业稳定性的职业价值观。尽管在入学就被贴上教师标签,但作为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免费师范生在职业选择上仍是以个人发展为目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由于将来要去乡镇或农村从事基础教育工作,他们在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和能力发挥的同时,也不得不考虑诸多影响个体职业发展的外部因素[18]。 (二)不同类型免费师范生的分布特点 本研究表明,在四种类型的免费师范生中,热爱型学生最多,其次为兴趣型和功利型,回避型学生最少。这说明,大部分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持有积极的态度和兴趣,表现出明显的从教意向,愿意为之付诸行动。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学生的从教意向比较功利,或对教师职业持有消极回避的态度,这需要引起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 对四种类型的免费师范生在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表明,在性别上,有更多的女生热爱教师职业,而有更多的男生回避教师职业。这从一侧面反映了目前在基础教育领域,男教师可能面临的现实状况[19],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年级上,随着年级升高,热爱型学生人数逐渐降低,功利型学生的人数在呈现一定的起伏后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兴趣型学生则逐渐增多。这说明,随着对教师教育的进一步学习和实践,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内外部价值有了更多直接的体验和现实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功利性追求逐渐消退,兴趣程度有所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教育在巩固和提升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内在认同过程中的作用。 在生源地上,农村学生中的兴趣型人数更多,而城市学生中兴趣型人数更少。前人的相关调查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结果[20],与城镇学生相比,农村学生在自身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能体会到教育对于个人发展以及农村社会的重要性,因此,他们对教师职业内在特点有着更为积极的认同。 (三)不同类型免费师范生在学习动机上的特点 本研究表明,不同职业认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习动机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性在不同的学习动机指标上都呈现出相对一致的变化趋势,即热爱型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最高,兴趣型和功利型依次处于中间水平,回避型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最低。 总体来看,热爱型的学生不仅表现出高水平的内、外部学习动机,赋予学习任务以更高的价值,而且学习的自我效能水平也最高。有研究表明,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对学业成就有显著而正向的影响,所以热爱型的学生学业成就水平通常也会更高,学业上的成功体验又成为他们学习效能感的重要来源[21]。 与热爱型相对应的是回避型学生,这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对任务价值持有较为消极的评价,学习效能感水平也相对最低。国外有研究表明,师范生是否愿意成为教师可以预测他们未来的职业取向[22],因此,这部分学生在毕业后违约或离职的可能性相对较大。国内的相关调查也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免费师范生从教意愿很低[23],这种状况将会影响免费师范生政策的落实,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兴趣型和功利型的学生在内外部学习动机、任务价值和学习效能感等方面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差异不太显著。总体来看,兴趣型和功利型的学生面临着职业定向的“理想”和“现实”的冲突,需要给予必要的条件保障和专业支持,才能促进其职业认同的发展与转化,这对现行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和培养内容提出了挑战。尽管国家加大了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依然偏低[24],教师职业的外在价值成为困扰其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因此,这也提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需要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教师职业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总体而言,免费师范生对教师职业持有较高的认同水平,其中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认同显著高于外在价值认同。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类型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热爱型、兴趣型、功利型和回避型。其中,热爱型的学生人数最多,兴趣型和功利型人数次之,回避型的学生人数最少。 (2)四种类型的学生在性别、年级以及生源地等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 (3)在学习动机水平上,热爱型学生最高,其次是兴趣型和功利型,回避型学生最低。 (二)建议 鉴于不同类型的免费师范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动机特点,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以促进其职业认同的发展和转化。 对于热爱型的学生,要保护和鼓励他们从教的意愿和动力,同时通过提供更多的挑战性任务和专业支持,来促进其教师职业认同和学习动机的进一步提升,甚至可以考虑选拔和培养这部分学生攻读教育硕士,在提升其学习积极性和满足专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国家基础教育培养和储备高层次人才。对于兴趣型和功利型学生,需要给予更多的专业支持和条件支持。一方面,除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之外,政府和相关教育管理部门要继续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和农村、偏远落后地区的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师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吸引并强化对教师职业持有内在兴趣的学生从事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要优化现行的教师教育模式和内容,通过提供挑战性任务、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开展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等措施,培养学生对教师职业和教育事业的价值和信念,提升他们从教的内部动机。此外,还要设置严格的免费师范生准入和退出机制,确保具有良好从教意愿的学生接受优质的教师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