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唐山华鑫私家侦探社
电 话 :l53-6950-8649
传 真 :0315-8238l53
地 址 :唐山西外环马驹桥过街人行天桥北行200米
电 话 :l53-6950-8649
传 真 :0315-8238l53
地 址 :唐山西外环马驹桥过街人行天桥北行200米
根据衣服刺创口痕迹推断刺切顺序与刺器宽度
在法医检验鉴定中,常利用体表刺创口形态分析判断刺切的先后顺序与刺器宽度,但由于受人体皮肤组织状态、肌肉回缩和死后尸体腐败等因素影响,从而导致利用人体刺创口形态判断创口形成顺序与刺器宽度存在误差。而衣服上刺创口与体表上刺创口相对比,因其组织形态和腐败因素较之体表创口具有更稳定的特点,所以本研究依据衣服上刺创口痕迹来判断刺切顺序与刺器宽度[1]。
1衣服上刺创口形成先后顺序的判断 衣服属于纺织物,是由纤维或纱线按照一定的结构织造而成。衣服刺切口是指刀具刺切作用破坏纺织物形成的损伤痕迹。通常情况下,人体受到刺切作用首先作用于衣服,刺破衣服后再作用于人体上。由于衣服组织结构特征,其具有一定的张力和弹性[2],当刺器第一次作用于衣服后,由于衣服组织纤维断裂并发生回缩,使刺破口处织物组织发生移位,刺创口中间部位移位最大,再次作用于这一区域时,必然导致刺创口处织物组织的改变,使得先后形成的创口形态特征不同,使按照刺器所致创口形态特征的差异来判断衣服上刺创口形成的先后顺序成为可能[3]。 1.1并列相邻创口的形成顺序判断 刺器第一次刺切衣服形成创口后,在对合创口前,由于衣服组织张力和弹性的变化,后来形成的创的方法进行[4]。进行DNA检验的工作人员也要了解物证是否被前期处理过,以决定进一步的检验方法。 1案件简介 某年6月9日,某店老板王某(男,32岁)一家四口,在吃午饭的过程中先后出现呕吐、口干、颜面潮红、瞳孔散大、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情绪激动等中毒症状,即报案。民警赶到现场后,了解到受害人的中毒症状发生在lOmin左右。根据中毒症状,技术人员推测系阿托品中毒的可能性极大,遂提取现场呕吐物、尿、血及剩余的羊肉送检。 检材前处理:取10g检材加人40%三氯乙酸10mL进行沉淀蛋白处理,离心除去沉淀物,滤出的水溶液以氨水调成碱性pH9〜10值,以大于水溶液体积2倍的乙醚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用无水硫酸钠过滤,浓缩供检。 检验:GC/MS定性分析,在呕吐物、尿、血及剩余的羊肉中均检出阿托品成份。GC/NPD定量分析,在尿中含量3.85f^g/mL,血中含量为2.S^g/mL。 2讨论 阿托品(Atropine)是从植物颠茄、洋金花或莨菪等提出的生物碱[1—3],在提取过程中经化学处理得到稳定的消旋莨菪碱即阿托品,所属有机磷中毒解毒药,其分子式:C17H23N03。临床上的用途主要是抢救感染中毒性休克,治疗锑剂引起的阿-斯综合症,有机憐农药中毒,缓解内脏绞痛,麻醉前给药,滴眼扩瞳等。不良反应为口干、眩晕,严重时瞳孔散大、皮肤潮 DNA检验1例[J]_刑事技术,2011(6). [3]任贺,庄明洁,任嘉诚,等DNA检验技术在刑事案件中的应用[J].刑事技术,2001(6). [4]彭建雄,周毅,陈松,等.一种收集衣服上脱落细胞的新方法[J].刑事技术,2001(5). 收稿日期:2011-12-23 •案例分析* 红、心率加快、兴奋、烦躁、惊厥等。用量:治疗极量,口服一次lmg,注射一次lmg〜2mg,根据治疗需要增加注射次数。中毒量为5mg〜10mg,致死量为80mg〜130mg。因中毒量与致死量相距甚远,故死亡者不多。急救口服阿托品中毒者可洗胃、导泻以清除未吸收的阿托品。 兽用:家畜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阿托品能迅速有效地解除M样作用的中毒症状,特别是解除支气管痉挛、抑制支气管腺分泌、缓解胃肠道症状和对抗心脏抑制的作用。但较大剂量可强烈收缩胃肠括约肌,对马、牛有引起急性胃扩张、肠臌胀及瘤胃膨气的危险。解有机磷农药中毒用量马、牛、羊、猪0.5mg〜lmg,犬和猫0.lmg〜0.15mg,禽0.lmg〜0.2mg。 本案最初以投毒案进行侦查,但最终排除了人室投毒的可能,遂将调查的重点放在了羊肉的来源上。经查实,受害人吃食的羊肉,是在郊区一农家购买的死羊,死亡原因是兽医抢救病羊时注射过量阿托品导致羊死亡,由于注射的阿托品还未来得及扩散吸收,而受害人购买的羊肉恰为注射阿托品的部位,该处聚集了大量的阿托品,引起人食用后二次中毒。 阿托品作为医疗药品,特别是解毒类药品,中毒的几率很小,但因部分医师受阿托品用量“宁多勿少,宁可中毒,不可不足”的片面影响,对农药的种类、服药量大小、中毒的程度及个体差异缺乏了解,片面加大阿托品的用量(包括一次量和累积量)引起阿托品中毒。此类案例时有报道,但因食用阿托品中毒牲畜引起二次中毒的案例并不多见。各地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大对当地食品安全的监督力度,杜绝有问题的兽禽流入市场。 参考文献: [1]孙增勤,周丕钧,马永峰,等.新编麻醉药品实用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 [2]程明.阿托品中毒死亡1例[J].医学动物防制,2006(6). [3]邵朝辉,邵春斌,周亚东,等.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阿托品中毒10例分析[J].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