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唐山华鑫私家侦探社
电 话 :l53-6950-8649
传 真 :0315-8238l53
地 址 :唐山西外环马驹桥过街人行天桥北行200米
电 话 :l53-6950-8649
传 真 :0315-8238l53
地 址 :唐山西外环马驹桥过街人行天桥北行200米
漭水镇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调查与分析
【摘 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50.32%,农村家庭的和谐发展势必对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在中国的农村因为种种原因导致了很多大龄(超龄)男青年找不到对象,
这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问题更严重,这给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云南省昌宁县漭水镇为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现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婚姻;大龄男青年;漭水镇 1.农村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提出 婚姻原本就是人到一定年龄顺其自然应该完成的事情,但在许多农村地区却成为一个问题,很多男青年已经达到适婚年龄却娶不到配偶。这既是一个人口问题,也是一个家庭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这与农村的经济发展、人口的流动、性别比例、社会的关注等都有很大关系。据中国统计局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城市男女婴的性别比为112.8:100、乡镇为116.5:100、乡村为118.1:100。在云南省普查实际登记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385万人,占总人口的51.89%;女性人口为2211.6万人,占总人口的48.11%。总人口性别比为107.84(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1]。那么每100个男性中就将有7.84个男性注定找不到配偶。美国学者Valerie Hudson与Andrea Den Boer通过发表在2002年5月一期《国际安全》杂志上的研究报告认为,到2020年,中国将有2900万到3300万名年龄在15岁到34岁之间的未婚男子。光棍村实际上是光棍在某一地区群体性出现的结果。目前还没有很准确的数据能够说明有多少个光棍村[2]。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农业人口大国来说,婚姻问题尤其重要,它关系到农村的稳定和发展。在中国的农村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越来越突出,很多农村都出现了光棍村的现象。大龄青年婚姻失配即年龄在25—35周岁的男青年无法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寻求婚配对象的现象,它普遍存在于落后贫困的地区并呈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影响到当地的生产和生活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依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年全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样本数据显示15岁以上的未婚人口为181718人,其中男性为106558人,女性为75159人。而我国的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但就目前而言,贫困地区大龄青年婚姻失配现象是当前家庭婚姻研究的盲点所在。 2.漭水镇的基本概况 漭水镇,地处云南保山市昌宁县城东北部,东西相距14公里,南北相距23公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距昌宁县城16公里;全镇辖国土面积311平方公里,澜沧江过境线80多公里。全镇下设老厂、明华、明德、河尾、漭水、共裕、翠华、联福、沿江9个村委会,有205个村民小组,8004户,29110人。2010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706.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11元,人均占有粮食443公斤。茶叶、核桃、蚕桑、畜牧业是漭水农村主要经济支柱产业。 漭水镇是云南保山的一个边陲小镇,经济收入比较单一,生活很安逸但并不富裕。每个家庭对于婚姻大事都比较重视,但近几年很多家庭都被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困扰着,适婚男青年娶不到媳妇也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镇上的大龄男青年的经济收入以打零工为主,家庭收入单纯依靠少量的茶叶、核桃产业。在适婚男青年中很多都已经在25岁以上,有的已经快40岁了,但依然没有成家,仅山背后合作社30多户,其中25岁以上的大龄男青年就有10个左右。近年来村民们纷纷到缅甸买配偶。缅甸妇女嫁到这之后一些都计划着逃跑,这一方面影响了家庭的稳定,也带来了社会问题。 3.漭水镇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调查 3.1 调查问卷的内容 问卷主要有五部分组成:一是被调查人的基本情况;二是大龄男青年的现状;三是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四是当前解决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现状;五是村民对这一问题希望得到的帮助。 3.2数据的收集 漭水镇共有9个村委会,共发放问卷有100份,有效问卷回收98份,有效回收率为98%。调查涉及8个村,调查问卷的分布及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4.调查结果分析 4.1大龄未婚男青年问题比较突出 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龄男青年的现状在漭水镇是极为突出的。首先在问到家人或亲戚家是否有大龄男青年,只有10%选择没有,90%选择有,其中30%的被调查者认为很多。60%人认为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在当地比较突出。 4.2产生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原因多样 图1 家庭年收入分布图 图2 漭水镇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原因分析统计图 经济贫困是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被调查者中,根据图1统计,低收入家庭占大部分,在20000元以上的只有7户,大多数家庭的年收入都是处于1000—5000元。在被调查的8个村中沿江村、联福村、翠华村是比较贫困,而在这几个村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比较突出。婚姻行为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交换,男女交换双方拥有的资源不同,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考察双方的交换基础、交换形式、交换内容、交换机会和交换意愿等。交换理论告诉我们,婚姻行为是一种典型的“非市场”交换行为。双方在交换中会理性地权衡利弊得失,如男青年会考虑女方的相貌、性格、人品、年龄,女青年则会考虑男方的人品、经济地位、身高、个人才能、相貌等[3]。但是由于经济的落后,社会地位的底下,男生处于弱势地位,让很多青年在漭水镇的男青年身上找不到交换的动机和有利条件,自然女青年就往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流动。大龄青年只有眼巴巴的看着“山顶的姑娘往山腰嫁,山腰的姑娘往山谷嫁,山谷的姑娘往山外嫁”或“孔雀东南飞”[4]。 调查发现:除了经济原因外,大龄男青年文化水平低,地处偏远山区也是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性别比例失调,生活懒惰,态度消极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4.3政府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 近几年来,贫困山区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越来越严重,政府对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重视不够。在外来人口的管理上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在婚姻买卖中,政府也处于不作为的状态,这加剧了这一问题的影响。 4.4解决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态度积极 就大龄男青年和其家庭而言,解决婚姻问题的态度比较积极。74.48%的被调查者在积极解决婚姻问题。在调查中,56.12%的被调查者认为大龄男青年会到外打工,希望趁年轻增加家里的收入,改善家庭条件,有机会找到合适的配偶。也有18.36%的被调查者选择买卖婚姻解决问题。 4.5大龄男青年的婚姻问题影响个人、家庭及社会 婚姻对于人的一生来说绝对是最重要的事情,没有婚姻的人生是不完整的。对于个人来说,大龄男青年无法进入婚姻生活就意味着不能拥有自己的家庭,也就无法孕育下一代,也许他们的生活就会失去方向,对父母家人就很难负责任,造成他们四处游荡,老后无人善终。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是困难重重,在传宗接代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家庭很难和谐,生产效率也就越来越低,幸福指数直线下降。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穆道克在1949 年发表的《社会结构》一书中提出家庭具有性、经济协作、生育、教育、养老等功能。光棍既然组成不了家庭,也就导致了这些基本功能的缺失[2]。 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周边找不到对象,那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拐卖妇女、骗婚、买卖婚姻的问题产生,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协调发展。加之男青年成不了家就会毫无责任心,大多都是在外打工或是无所事事,在村里经常做一些赌博、打架的事情。有的甚至会拉帮结派,加上心态不平衡,对社会和国家的不满情绪日益剧增,这对社会的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大威胁,这也将直接影响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建设。 5.解决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对策 5.1 引导性别比例的构成 当前还有很大一部分家庭存在重男轻女的情况,存在一定的性别比例失调。所以政府要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男女平等的思想,提高农民的生育意识,更重要的是发展当地的经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因此要想解决农村地区出生性别比失调的问题就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体制,扭转传统的生育观念。 5.2 提高农村的整体文化意识水平 漭水镇大龄男青年的家庭的文化都比较低,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有很多思想都很封闭。有的家庭不愿娶离异的,对做上门女婿的婚姻也很排斥。文化水平低一方面影响其致富的能力,另一方面,其封建意识使大龄青年婚姻问题更加严重。 改变农村整体文化水平根本的办法就是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对农民对进行一些科普教育。应加大对偏远的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的力度,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还可以分时间段对农民进行文化、法律常识和一些新思想的培训,以改变他们的封建思想。 5.3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漭水镇当地的经济产业比较少,农民们的生活都比较贫困。针对山区大龄未婚青年的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解决贫困山区大龄未婚男青年婚姻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成家,先立业” [5]。政府应该大力发展其优势产业,如茶叶和核桃等。引导当地的茶叶、核桃规模化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予一些政策帮助和技术指导。解决了经济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大龄青年的婚姻问题。而且,经济发展了,引导女青年选择在家乡就业, 这样适婚年龄的男女比例就会平均一些,男青年择偶也就容易得多。 5.4 相关政府部门及社会引起充分重视 相关部门对大龄男青年没有具体的统计,他们轻则会影响到人口的现状和未来,重则会对当地的治安和对社会的稳定造成影响。在买卖婚姻中,缅甸妇女对当地的健康也存在一定的隐患,同时还会带了国际问题。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应该重视农村大龄青年婚姻问题,只有政府和社会相关方面对这一问题充分关注和重视,才有助于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解决。 5.5 政府及社会团体提供帮助 社会团体和民间机构应在政策和法律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例如,可以联系NGO和中国志愿者协会等对这些地区进行一些专业的帮扶。对光棍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和经济上给予帮助,还要从精神方面采取一定的辅导,使他们能够摆脱“光棍文化”,从新开始新的生活。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机构对这些大龄未婚青年进行文化和技能的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一技之能,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进而改善自己的贫困状态,从而在婚姻上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各地区总人口和性别比例。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1/indexch.htm,2012.7.5. [2]李致江.对我国光棍与光棍村现象出现原因的解析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11):217-218. [3] 贾兆伟.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欠发达地区男青年婚姻困难问题分析——以分水岭村为例[J].青年研究,2008,(3):37-42. [4] 郑晓丽.贫困山区大龄青年成家难现象探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8,(1):93-95. [5] 李凤兰,杜云素.透视农村大龄未婚青年择偶难问题[N].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1-21(4). 作者简介: 刘燕,女,贵州六盘水人,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 于婉婷,女,云南保山人,西南林业大学2008级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