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侦探小说中文学手段的运用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要求标准的经典之作应除掉精英统治和“等级主义”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久经验证的能够愉悦读者的小说逐渐受到评论界的关注,其中广为大众喜爱的侦探小说也位列其中。侦探小说家因长期被评论界忽视,致使研究他们及其作品的学者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了侦探小说愈来愈被公众误解。事实上,文学表达形式的不同并不能湮灭文学的本质,侦探小说的基本价值在于:它是最早的、独一无二的表达了现代人生活的诗意通俗文学形式⑴。作为侦探小说黄金一代的代表作家,阿加莎的作品继承了传统侦探小说罪案——侦查——推理——破案的特点。同时,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阿加莎的侦探小说可归类为“软派侦探小说”(thesoft—boiled),与“硬派侦探小说”(thehard—boiled)中侦探常身涉险境,被敌手或警察打得鼻青脸肿,有时还几乎丧命的风格迥然不同,她继承的主要是坡开创的“安乐椅探案”套路[2]。与传统侦探小说截然不同的是,阿加莎的侦探小说中充斥着数世纪以来被传统评论家归纳为经典的、构成西方文化主体的神话故事及莎士比亚的作品,阿加莎巧妙地将这矛盾的两种文学形式融合在一起,这或许是她的作品能够吸引上至女王、总统,下至普通读者的重要原因。《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一书是阿加莎将经典文学与世俗文学结合的典范,古老的神话完美地嵌人侦探小说中,与主题相得益彰,使读者在消遣娱乐的同时,经历了一次古典文化的洗礼。阿加莎也为世界读者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大侦探赫尔克里•波洛。
一、阿加莎•克里斯蒂与赫尔克里•波洛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的著作英文版销售量逾10亿册,被译成百余种文字,销售量亦逾10亿册。她一生创作了80部侦探小说和短篇故事集,19部剧本,以及6部以玛丽•维斯特考特的笔名出版的小说,著作数量之丰仅次于莎士比亚。20世纪80年代,阿加莎•克里斯蒂曾被列为世界上最畅销书作家之首,其侦探小说重印达数百次,外文译本总数超过莎士比亚,仅次于《圣经》。小说销售总量达到了20亿册(《2000版吉尼斯世界记录》),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在这部小说中她塑造了一个可爱而又自负的小个子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他喜欢干净整洁,凡事讲究对称,如果可以选择,他宁可让身子挨颗子弹也不愿意衣服沾到灰尘[3]23,但隐匿在普通外表下的缜密思维和精确推理使他随着阿加莎的小说闻名世界。在《阿加莎•克里斯蒂自传》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回忆到,大侦探波洛的原型是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她所居住教区的比利时难民,阿加莎一时兴起将此原型化为波洛,诞生于她的第一部小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随后赫尔克里•波洛又出现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30多部长篇小说中,成为继福尔摩斯后侦探小说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侦探形象[4]™。阿加莎没有想到“波洛”能够存在几十年,而她也越来越钟爱这位侦探,虽然外表与大力神相去甚远,然而他的名字却与神话中大力神的名字相同。为了让“波洛”名副其实,阿加莎特意创作了故事集《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在该书中,阿加莎将经典文学的框架移人侦探小说中,为赫尔克里•波洛增加了一抹传奇色彩。与此同时,阿加莎构建奇喻,运用隐喻及大量的细节仿效,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别开生面的现代大力神。
二、巧思妙喻
在《赫尔克里的丰功伟绩》的开篇,万灵学院院士伯顿博士与赫尔克里•波洛闲聊,伯顿博士提及他有几个义女:名字意为“雪白”的肤色却跟吉普赛人一样黑;名字意为“忧伤”的却非常快活;名字意为“耐心”的性格却极其急躁;名字和月亮女神戴安娜同名的,小小年龄已肥胖异常,伯顿博士暗自嘲笑波洛名不副实。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尔克里的12项丰功伟绩为世人所熟知。神话中的大力神赫尔克里是主神宙斯的儿子,身材魁梧,面容姣美,且又力大无穷,是力与美的结合,他除暴安良,完成了12项常人不可能完成的丰功伟绩[5]333»然而赫尔克里•波洛却只有五英尺四英寸高,蛋形脑袋,留着小胡子,与满身肌肉的神话中的大力神相去甚远。波洛决定接12个象征性的案子,每个都要与神话中大力神的故事相对应,重现神话中大力神的丰功伟绩。
希腊神话中那些美丽绚烂的故事大都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这首先给波洛的案件设计带来了难度。为了揭示这些无法诉诸感官的意象,阿加莎运用隐喻,巧妙地找到喻旨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点,在现实中重现了这12项虚无缥渺的艰难重任。隐喻是指一套特殊的语言过程。通过这一过程,一物的若干方面被‘带到’或转移到另一物上,以至第二物被说得仿佛就是第一物。例如,希腊神话中大力神完成的第三项任务是生擒阿卡狄亚一座小山上的金角铜蹄牝鹿。阿加莎将一位金发姑娘比作牝鹿,她的头发金光闪亮,两边飘起来就像金色的翅膀M63,这位姑娘又是一名舞蹈演员,走路有一种蹦蹦跳跳的轻快姿态。喻体(金发姑娘)身上蕴含的喻旨(金角铜蹄牝鹿)特点,使读者产生了认同感,从而赋予阿卡狄亚牝鹿现实意义,而大侦探波洛也成功地找到了“她”。再如,大力神的第八项丰功伟绩是驯服了狄奥墨德斯(战神阿瑞斯的儿子)蓄养的食人马匹,惩罚了它们凶残的主人。阿加莎将一群年轻人比作野马,他们富有活力,但一旦被狡猾的坏人利用,就像脱缰的野马难以控制。阿加莎抓住了喻体(年轻人)狂放不羁的特性,传神地表达出喻旨(神话中食人马)的特点,用类比的语言塑造了神话中这一难以言传的形象。
牝鹿和野马读者还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神话中的某些事物则虚幻至极,只能存在于个体的想象—38—
中。阿加莎利用奇喻为我们还原了这种本质上不可言传的直觉。奇喻起源于隐喻,原指概念或意象,后来用作修辞术语表示令人称奇的对比:即在两类截然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之间炮制出的别出心裁的类比[7]42。在神话描述中,大力神赫尔克里的第二项任务是设法杀死了怪物九头蛇许德拉:它共长了九个头,其中八个是可死的,而当中的一头则为长生不死的。砍掉了,又会生出两个新的头。这种怪物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想象和再现,但是阿加莎巧妙地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它的同类——谣言。谣言的传播正像勒尔那九头蛇,刚砍掉它的一个头,它就会在原处又长出两个来[S]3S。要抑制谣言的传播唯有找到它的源头。阿加莎在这两种抽象的事物中找到了本质上的共同点,让读者骤然领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奇喻将这两个看似根本不同的事物联系到一起,让人拍案叫绝。当然,大侦探波洛用他聪明的脑细胞也找到了谣言的源头——散播谣言的真凶,彻底抑制了谣言的滋生。阿加莎更擅长利用普通事物构建她的奇喻,将虚幻融人现实。又如,希腊神话中大力神赫尔克里完成的第五项丰功伟绩是将30年不曾清扫过的奥吉厄斯牛圈在一日之内洗刷得干干净净。波洛处理的第五个案子则是帮助政府清理前任首相留下的政治丑闻。阿加莎将政治污秽与奥吉厄斯牛圈联系到一起,再一次利用奇喻在毫不相干的事物间找到共性,并将这一共性转移到读者能够感知的普通事物中,唤起读者对其精湛的独创性的欣赏。
(责任编辑:admin) |
|